映美传媒吴延:这是一个靠小镇青年崛起的大风口,发展神速但抓住的人少得可怕

在整个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很多细分领域会突然横空出世,这时会有很多机会让我们可以把生意扎扎实实、认认真真做一遍。

 

为网络视频付费的小镇青年

 

映美传媒是在中国网络视频付费的背景下诞生的。从2014年开始,整个中国开始了一波消费升级,在文化产业最直观、最直接、最颠覆的体现是:在互联网上看视频的时候要付费了。2014年,映美所在的网络大电影行业诞生,前提就是用户付费的出现。这是第一个大的历史潮流。

 

所有内容产品一定都有受众。网络大电影这个品类很有意思,它的人群是小镇青年。目前估值非常高的短视频平台快手,它的用户人群中就有大量的小镇青年,秒拍、美拍上几乎看不到那种内容,但快手的传播量很好。网络大电影也是如此,它的产品属性跟网剧完全不一样,一开始用户就非常明确,就是小镇青年。

 

在中国人群结构中,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的人口加在一起,差不多1~2亿,最多3亿。但继续向下沉的三四五六七线人群,大概有8~10亿,其中年轻人群占比又非常高。

 

网络视频付费的用户画像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,70%都是90后,更夸张的是有70%不来自一线,哪怕一线人群也在为此而付费,但也只是“小众”而已。

 

中国的人口红利真的太大了,大到我们觉得自己可能代表趋势和方向,其实未必。

 

吴延,映美传媒创始人,中欧创业营第五期学员

 

5年赶超100年电影市场

 

网络大电影行业,尽管目前规模不大,但涨势惊人。2015年,这个行业只有1个亿的规模,2016年是10亿,2017年是30亿,明年市场60亿,后年100亿。

 

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现在是400多亿的市场,伴随着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了100多年才达到这个规模。网络大电影出来后,几乎可以在5年时间里跑到100亿,年复合增长率非常可怕。

 

而且这个市场现在没有多少持续的从业者。目前,基本前几家公司分掉了头部内容70%的市场份额,是特别难得的历史机遇。

 

文化领域其实是非常不容易出现寡头垄断的,因为内容都是非标产品,做任何一部剧和电影都难以形成持续的标准化,即便出系列,也要有不同元素融入进去。只有行业快速发展、规模快速增长才能催生出这样的历史机会,我们正好踩中了一个消费升级的大风口。

 

当然,在行业早期发展的蛮荒期都会出现混乱,盲目上马新项目以至于无法被消费,网络大电影的数量在今明两年也会出现负增长。

 

 

网络大电影领域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。最早,一部网络电影也许只投资20万、30万,非常简单地做一些有故事情节、大概60分钟的视频放到网上付费播出,题材可能比较特别,比如类似《电锯惊魂》之类的惊悚题材在互联网上的人群需求非常明显。

 

从回报看,最早投资20多万,票房分账可以达到60多万;现在平均一部投资200多万,票房分账已经可以达到3000多万,放到电影上就是一个票房过亿的国产片了。中国院线电影发展差不多20~30年,每年过亿的国产片大概就10部,其他都是合拍片、进口片。但仅仅用了三年时间,网络大电影就跑出了对标院线过亿分账的影片,且平均投入只有200多万。

 

网络大电影的制作周期非常短,两个礼拜就能拍完。为什么?这跟小镇青年喜欢的题材有关。他们不爱英美剧,某些高票房的作品也不是特别喜欢。他们通常喜欢上世纪80年代的老港片,打怪、探宝、盗墓这种题材。

 

网络大电影的人群画像非常清晰,一个行业能细分垂直发展,前提就在于它有非常精准的人群画像。在中国寻找生意机会,未必要看主流市场。映美传媒就没有看主流市场,而是选择切细分领域和新兴市场,结果还不错。市场规模直线上涨,速度非常快,行业玩家非常少,现在基本没有。

 

7万块的电影拿了6个国际大奖

 

根据行业数据,2017年全网付费用户会超过1亿人,网络付费市场的规模,算上网络剧,一共大概是200亿元,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至少在50%以上。大概只需要4~5年就可以超过整个电影院票房付费市场,发展非常快,机会也很多。在付费用户中,77%的人在看网络电影。就好像德克士虽然不是麦当劳、肯德基,但生意也不错;快手虽然不是秒拍、美拍,但生意也不错。

 

新的行业在行业升级过程中总会有变和不变。尤其对于文创行业的从业者,可能身上总会有一种焦虑,这个焦虑来自内心的恐惧。这个恐惧是什么?我可能不会持续做爆款。好莱坞六大公司都做不到,我们也做不到。

 

我是第一次创业,第一次创业就进了比较快速增长的行业,而且融资拿得比较快,一年拿了三轮,经常紧张焦虑睡不着觉,怕自己枪开错或方向选错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仔细思考,一个创业公司,没有选主流赛道,而是选了大家觉得比较偏门的赛道,应该有坚守。

 

第一,要抓产品品质。做大电影也要追求品质,只是题材不一样,拍摄的手法不一样,观看屏幕的大小不一样,运营方式不一样,不代表东西烂,没有投机取巧。

 

第二,所有行业都要创新,创新是永远的主题。我们也会升级,做一些以小博大或品类特殊的产品。

 

比如,映美在2017年推出过一部网络动画电影《星游记》,在此之前中国没有任何动漫类付费电影的成功案例。这部片子成功中国最顶级的动漫公司都来找我们合作。这是一部完全针对90后的动漫电影,更大年纪的人基本看不懂。《星游记》上线20天就分了600多万,整个周期估计能有一两千万的收入。由于我们的创新,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调转枪口,把网络付费动漫作为核心产品。

 

还有一个案例,我们帮助一位年轻导演用7万块钱做了一部拿了6部国际大奖的片子《孤岛终结》,中影因为喜欢这部片子也参与了投资。这只有小屏幕可以做到,如果上大屏幕,光影、视听等各种东西,7万块钱连设备成本都不够,但用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想法、创意呈现一个小屏幕内容。

 

此外,我们还做过一次剧影联动。去年有一部特别火的网络剧《余罪》,题材也属于小镇青年比较喜欢的,拍摄过程中我们就建议他们一起拍个网络电影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,导演、演员、制片人基本是原班人马。后来电影上线第一个礼拜就挣了1000多万。

 

在中国,任何生意都值得用心好好做一次。以前有谁真正为小镇青年开发过他们喜欢的影视产品?我们天天喊英美剧、文艺片,他们看什么英美剧?看什么文艺片?他们也需要一些热血正能量的内容,但方式要比较简单直接一点,勾心斗角的后宫戏《甄嬛传》他们真不喜欢。

 

当然,我们也有过“投机取巧”但出现问题的情况。我们曾经做了一部片子《不良女警》,付费观看将近8000万次,我们只投了80万,片子只拍了一个星期,现在赚了1500万。后来就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,买了某知名IP,大手笔投入,买IP、请艺人,但因为没有理性地判断市场容量,最终失败。

 

尽管这个市场增长很好,但还是有天花板和瓶颈,当你的投入超过天花板和瓶颈时候,这件事情大概率会砸。

 

另外我也特别认同,价值观和组织才能让公司走得更远。我们公司价值观挺正,但做产品有时候想搏一下,也做过某个校园打斗的题材。那个片子上线后播得特别好,当时投了不到100万,票房一个礼拜就拿到了600多万分账,播放2000万次。但后来广电总局一声令下就把我们卡死了。这件事情之后,我们反省了一下,这确实是我们在价值观上的一次投机。

 

创业过程中一定有诱惑,但有些事情短期能带来利益,长期来说可能是毒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