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价的“阴谋论”?

2016年10月18日,享投就投CEO蔡聪做了一个专题语音直播《房价与人民币——捍卫财富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儿》。从收到的众多反馈来看,房产确实就是大部分人认为可靠的,能够为资产保值升值的唯一的投资渠道。(如果错过了本次语音直播,请关注搜索进入“享投就投”公众号,并在菜单栏点击“直播间 — 语音直播”收听详情!)

 

蔡聪认为:以“投资”的逻辑来决定是否要买房,其遵循决策标准是收益与风险的权衡。房地产很显然已经不是一种好的投资品种,因为这个收益风险比”很差,所获得收益与所冒的风险严重不匹配。

 

如果你对宏观经济、房价和人民币走势感兴趣,蔡聪以下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不容错过:

 

过去十五年,但凡唱空房价的经济学家或学者,都被认为是错误的。但,我们建议大家要区分“逻辑错误”和“结果错误”。我的观点是:北上广深和一线城市的房价现在有严重的泡沫,而且泡沫已经到了随时破灭都是意料之中的地步。房价未来的10年,要重演其过去10年的疯涨的几率几乎为零。

 

也许过几年后,这些地区的房价还在涨,我的预测结果是错误的。但,你不能说我“逻辑错误”。

 

我打个比方,现在你和我同时在赌桌前面玩一个赌博游戏,猜一猜骰子开了是1到6中的哪一个数字。庄家设定这样的规则,猜中了返回赌注3倍,猜错了没收赌注。你问我:“是否应该去下注,准备买6这个数字?”我说:“划不来,不值得下注。”结果开了6,你把我骂一顿。我错了导致了你损失后的2倍收益的机会,但是我的逻辑没有错,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值得投资的项目。

 

我们以“投资”的逻辑来决定是否要买房的话,那么其遵循决策标准就是收益与风险的权衡。房地产很显然已经不是一种好的投资品种,因为这个收益风险比”很差。说白了,所获得收益与所冒的风险严重不匹配。

 

中国的三类房地产,哪类值得投资?

 

首先说明一下,房价泡沫,我们主要是指中国几个超级城市北上广深和一线城市,例如南京、杭州,苏州等城市。

 

首先,中国很大,城市很多,中国的房地产不能一概而论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

 

1. 房子只有使用价值,没有投资价值


供过于求,价格只受实际居住需求影响,毫无投资价值,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都属于这里一类,如果你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,当然应该买,就像买一辆好车那样,但如果指望其能给你带来投资回报,你一定会失望,不要以为一二线城市的价格会带动这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,这是不切实际的。

 

2. 房子有真实的投资价值


也许有一部分城市有真正的“投资价值”。我比较保守,从“价值投资”的理念来看,有投资价值的房子,能够以租抵供。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,房子长线持有是没有问题的,资金流也不会断裂,而且房子有“基本面”支撑。我没有调研过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城市,租金水平能够覆盖每个月的供款。不要以为不存在这样的投资机会。


香港大家公认的“高房价”的鼻祖,哪怕房价如此高的地方也存在这样的机会。2011年房价也不便宜,但是香港许多楼盘是能够做到以租抵供的。我就在这个时候投资香港的房子,借款利率1.19%,借30年,租出去,每个月除了供房,交地租,差饷,管理费之后还有盈余,够我偶尔去香港花销了。

 

价值投资就是这样,你投资的时候,就有把握长期持有雷打不动。房价小幅到中幅的调整并无关系。因为这玩的不是“击鼓传花的游戏”。这跟我做股权投资的理念一模一样,我最喜欢投资就是有现金流或者预期有现金流能够支持的企业估值,只要有现金流支持,就可以待价而沽。

 

当然,也有朋友在直播间质疑,他说:“你那时候如果不是买香港的房子,转为买深圳的房子,现在收益可能更好。”没错,结果是这样的,但是我的投资风格是,我想赚让我能够睡安稳觉的钱,不想赚每天让我提心吊胆的钱。

 

3. 房子只有投机的价值,没有投资价值


从上面一点的描述大家听出来,我认为房子的投资价值的标准“交个30%首期,借30年,是否可以以租抵供?”每个月起码不用负现金流。北上广深,一线城市的房产,泡沫非常的严重,租售比极低,根本做不到。用这个标准看来,根本没有投资价值。但其具有“投机价值”,之所以说是“投机”因为大家都在玩一个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,我们离这个鼓停止敲打的时点已经很近了。用“击鼓传花”这游戏来比喻尤其的恰当,因为鼓声不会渐渐变弱,而是戛然而止,将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。

很多人认为,自己住,再贵也得买。确实这是很多北上广深的年轻移民心声,他们需要房产来获得一份归属感。这种归属感不仅来源于他们对“家”的理解,还来源于一些不合理歧视性的政策,例如学区的概念。凭什么买了房的就比租房的积分高呢?

 

房地产泡沫会走向何方?

 

昨天有一则香港新闻《楼市闪电加辣,印花税划一15%》

香港政府突击提高印花税率。这是2015年2月以来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加“辣”,按照新规无论以个人名义或公司名义购买第二层楼,均需交15%印花税。而目前香港永久居民买入第二套房,价值在300万港元至400万港元之间的,税率为4.5%;400万至600万港元的税率为6%;672万港元以上的为7.5%;2000万港元以上为8.5%。新政策实行后,海外买家购买物业,一律交30%印花税。今天我又翻了一下新闻,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标题“楼市成交瘫痪。”

 

要刺破房价的泡沫,香港政府这样是可行的办法。

 

在香港一半的人口是住在政府建的公屋里。虽说环境没法跟“私人开发商”的楼盘比,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,管理规范,整洁干净,配套齐全。住在公屋里的家庭,每个月只需要支付一两千元即可,可以住一辈子。香港除了公屋,还有“居屋”,这是给收入超过申请公屋的标准,但有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购买的房子。所以,对于一半以上的人,商品房的价格涨得多高,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,反正早已买不起,也有地方住了。即使是没有这种“后顾之忧”,香港政府也谨防楼市泡沫越积越多。大家都清楚,房价泡沫不可能无限制的累积下去,一旦爆破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

但在内地,大部分人都得靠自己买房才能拥有栖身之地。我们房价形成泡沫的带来的社会风险远高于香港。房价发展到这个地步,已经累积很高的风险。非常考验管理当局的调节能力,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,但是又不能暴跌,最好就是维持现在的水平,大家继续买。

 

现在的房市本质上就是把城市的空间(还不是地皮,只是空间,房子建高一两层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土地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)卖给了富人,把他们钱收上来,维持财政。但总有一部分财富比较尴尬的小中产也来凑这个热闹,硬着头皮在这个价位买房,还有一些实力一般的人还想通过炒房一夜暴富,这些人实际上都会成为被殃及的牺牲品。如果我是管理当局,要不是要顾及这些人的话,就干脆继续让有钱人去买七八万,乃至十万一平米的房,让他们为财政多贡献。让他们持有多套房产,感觉到自己的房子保值而且缓慢的增值。

 

但事实上,房子越来越难卖不出,有能力接盘的少之又少,因为现在看来有钱人都不缺房子,而缺房子的人大多数买不起,受众极其少。只是房地产交易成本很高,流动性也很差,交易量低,感觉不到价格在下跌而已。只要卖过房的人都知道,动则七八百万的四房两厅,要卖出去,很难。如果一个商品卖半年都卖不出的,要说他还是值那个价,只是打肿了脸装胖子罢了。

 

我听起来也许有点危言耸听,像阴谋论者,但是请不要没有“风险意识”,这是“系统性的风险”。针对房产的税金极大可能导致房价暴跌,在征收上却毫无技术和法律的障碍。这个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。经济不好反而风险小,因为需要把空间卖给富人增加财政收入,需要房地产这个支柱行业拉动GDP;经济如果好转,持续向好,税收充足,百业兴旺,这个风险就很高。一旦发生,我们大家都得感谢房哥房姐们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,帮助经济度过难关。

 

房价和人民币走势的几个关键结论

 

在《房价与人民币——捍卫财富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儿》专题语音直播里,蔡聪明确得出以下关键结论:

 

1. 目前房地产有泡沫,而且泡沫还挺严重。

  • 房价排名:深圳和上海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大高房价城市之列

  • 房价收入比:最新全球房价收入比的十大城市里面,中国的北上广深占据了四席。其中,深圳的房价收入比更是高居全球首位。

  • 租赁回报率: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静态租赁回报率为 2.6%,一线城市在 2%左右,低于二三线城市。 根据国际租售比合理区间推断,静态租赁回报率为 4%-6%,中国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水平。

  • 空置率: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。按照国际通行惯例,商品房空置率在 5%至 10%之间为合理区,在 10%至 20%之间为空置危险区,在 20%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。目前一线城市空置率 22%,二线城市 24%。

 

2. 房价的居住需求驱动和资金驱动

  • 过去几十年中国房价持续上涨存在一定基本面支撑:经济高速增长、快速城镇化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、 20-50 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和家庭小型化。 

  • 居住需求驱动:主要跟城镇化、居民收入、人口结构等有关,它反应了商品房的商品属性。

  • 资金驱动:货币超发(但凡M2显著大于名义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份,都是房价暴涨的年份。)、加杠杆(能做金融杠杆,完全就体现出“房产”的金融属性!过去5年,新增个人购房贷款/全年住宅销售额。这个比率年年攀升。)

     

3.房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

  • 同时保房价,保汇率的方案不现实;房价和人民汇率齐涨的周期已经结束。

  • 保房价,比保汇率重要;房价不会暴涨,但可能横盘或者调整。

  • 汇率进入温水煮青蛙阶段,缓慢贬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