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动态 | 泛生子完成超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,将重点发力癌症早筛

2018年1月4日,分享投资被投企业、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泛生子”)宣布完成4亿多人民币C轮融资,本轮融资由中金康瑞医疗产业基金领投,源星资本、深商兴业等数家机构跟投。

 

CEO王思振表示,泛生子本轮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、产品线拓展、市场教育,以及大数据积累等方面,重点推动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及早筛领域的应用。

 

作为早期投资方,分享投资一直坚定看好泛生子的发展。泛生子成立于2013年,分别在2015、2016年完成A轮、B轮融资,分享投资分别领投和跟投。

 

从0到1、从1到10,仅用了4年

 

泛生子成立于2013年10月,彼时的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思振对基因测序、精准医疗还一知半解如门外汉。

 

经过四年多的发展,团队已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如今400多人的规模。目前已打造了一支专业性强、多学科互补、经验丰富的团队,并不断完善覆盖癌症全周期、泛癌种的检测服务及体外诊断产品(覆盖了从科研到临床,从检测服务到IVD试剂盒,覆盖癌症全周期和多个癌种)。

 

技术储备方面,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,带领团队已多次在《Nature Genetics》、《Science》等世界著名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共10篇。而在精准医疗领域,持续地科研能力,被视为公司发展的一个竞争壁垒。

 

泛生子联合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王思振(左);泛生子联合创始人、首席科学家阎海(右)

 

目前泛生子业务已拥有中、美两家研发中心及四家(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重庆)覆盖全国主要区域、总面积超过10,000平米的医学检验中心,并与国内300多家医院建立深入合作关系,同时向上下游产业积极拓展。

 

整体而言,无论从科学研究、技术研发、还是产品线的不断完善,亦或是公司团队的打磨、商业模式的日渐成熟和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,以及对于上下游资源的持续整合,泛生子已经逐渐走在行业前茅。

 

重点发展癌症早筛业务

 

成立之初,泛生子就提出目标:要建立覆盖癌症全周期诊疗各个环节的健康管理产品,这些环节包括风险评估、早期筛查、分子病理诊断、用药指导和预后监测。此前,泛生子已经重点布局了分子诊断环节, 拿到新一轮融资后,其计划发力癌症早筛业务。

 

王思振透露,泛生子未来将推出多个针对高危人群的定向肿瘤早筛产品,以及针对普通人群的泛癌种早筛产品线,希望可以帮助医生为有遗传倾向的肿瘤患者查找病因、制定策略及判断预后,并更准确地为遗传性肿瘤患者、患者家属以及大众人群预测患癌风险,制定健康管理方案。

 

“实际上这也是为了能够扩展用户范围,抢占精准医疗的数据入口。”王思振解释到,在癌症基因检测的下游,泛生子已经与科研机构、医院、药厂就药物研发和数据挖掘等开展深入合作。

 

“在精准医疗的产业链条中,数据十分重要,把握住数据,就把握住了行业的入口,这也是如Illumina等上游仪器厂商试图向中下游扩展业务的原因。”

 

目前,市场上大部分癌症基因检测的产品集中在癌症的辅助诊断阶段,即通过基因检测去辅助判断患者的癌症类型,再通过基因检测的数据去指导用药和预后,以及后期的耐药监测等。这也是泛生子过去三年里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
 

泛生子现在将业务重点落在癌症早筛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细分市场的蛋糕足够大。有数据预测美国癌症早筛市场规模约为200亿美金到上千亿美金。具体到中国,癌症早筛的市场规模约为千亿元。

 

服务、产品“两手抓”

 

此次融资之于泛生子,除了意味着投资方对泛生子的肯定,同时反映出对癌症精准医疗和基因检测市场前景的信心;另一方面,这笔融资的到来,无疑将为泛生子在新技术研发、新产品上市,开拓市场等方面带来利好条件。

 

接下来,泛生子将按照“服务+产品”的商业模式进行整体布局,具体表现在:

 

1、新技术研发上,基于多分子检测平台进行技术优化和创新,以期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等。

 

2、产品线完善上,扩大癌种覆盖范围、深化现有癌种覆盖,逐步拓展到癌症早筛领域,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推进IVD产品进入临床。

 

3、大数据积累上,加大与国内外顶级医疗机构的科研项目合作,并利用自身生物信息学优势对数据进行“深加工”,从而找到更多对疾病认知和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的信息。

 

4、医学检验中心布局上,为了应对未来市场强大需求,将与各地政府合作。“届时将增加临床医学检验所布局,”王思振表示。

 

另外,在市场转化拓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面,泛生子也将加大投入力度,同时还将进一步与上下游企业和机构深入合作,从临床检测渗透到临床治疗。

 

王思振说,“攻克癌症并非仅靠医学就能解决问题,还需要分子生物学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努力”。为此,泛生子还将会引进更多技术人才,推动公司业务进一步发展。

 

内容整合自:《创业邦》杂志、《测序中国》、财新《健康点》等